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分享我們一套模具主要是由哪些零部件組成的。
當然,最終決定模具是需要怎么樣設計,不是看設計工程師來決定怎么設計,而是主要看產品是什么樣的結構,我們是根據產品的結構來設計模具。
一般的模具圖圖檔,絕大多數都是由以上這些部件組成的。
現在我們來詳細的講解一下主要模板和主要零部件的作用。
從上到下詳細介紹。
法蘭
法蘭與唧咀同心,法蘭起到將唧咀與注塑機上的射咀對位作用,法蘭的設計與機臺的規格要相符。
在我們國內很多地方也叫做唧咀。
隔熱板
隔熱板,顧名思義就是隔熱的作用。是保持注塑模低溫同時不能使注塑機溫度過高。
在注模與注塑機之間安裝絕緣隔熱板就能滿足這一要求。
熱咀
流道(HRS)也稱熱水口,即把固化的水口變成熔融的水口,其組成比較簡單,主要包括分流板、熱咀、溫控器等。
在注塑加工中,熱流道與模具配合使用,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超薄件的注塑生產中(如手機電池蓋),通過使用熱流道能夠很輕松地生產出高精度、高質量的產品。
并且 如果量大的塑膠件,它可以沒有水口能夠節省很多原料成本。
面板
面板實際意義上是模具上面的第一塊模板。
它的主要作用是讓模具能夠很好的鎖在注塑機上。
A板
A板即別稱型腔、凹模等,它的作用是和B板一起成型產品。
模腳
看到腳,大家以為是走路的“腳”,其實意義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但是還有有一定區分的,就是模具要放在地上,用來支撐模具的那個就是叫模腳。
斜導柱
注塑模具里使用的斜導柱工作原理是利用斜導柱的傾斜角度,把注塑機的開合的縱向運動變為滑塊的橫向運動,從而達到把型芯從注塑模具型腔里抽出來的目的。
導套
導套丶導柱作用是組成模具的導向裝置,來保證動模與定模的對合問題。
二者的作用是一樣的。
前模仁
這個是指我們產品的外形及外觀面的模具形狀結構。
這是模具加工最精密的部分,產品的重要尺寸跟結構都是在模仁上。
后模仁
說的是我們產品的背面,也是指我們產品的內側面,不是外觀的那一側,一般頂針丶鑲件有夾線出現的都是在后模。
這是模具加工最精密的部分,產品的重要尺寸跟結構都是在模仁上。
行位
一般模具的行位機構,是指能夠獲得側向抽芯或側向分型以及復位動作來拖出產品倒扣,低陷等位置的機構。
通常都是指產品是不能上下開模后脫離出來的地方,這些地方就有需要用到行位,也是我們通常說的滑塊。
定位塊
定位塊是用來保證模具的深度或者產品的尺寸,調整塊則是用來調節模具深度或者產品的尺寸
回針
作用是合模時,把頂針板推回去的裝置,一般有四條。
B板
B板(別稱型芯,凸模等,它的作用是和A板一起成型產品)。
并且后模仁主要是放進B板的凹槽里。
斜頂
模具斜頂又名斜梢,是模具設計中用來 成形 產品內部倒鉤的機構,適用于比較簡單的倒鉤情況。
油缸
塑料模具上的油缸作用是用來用來推出工件的,這種模具上應該是有頂針或者抽芯的。
油缸的工作原理就是個液壓千斤頂的作用,頂針借助油缸的作用力把注塑好的工件頂出脫模。
方鐵
方鐵(它是對模具頂出時頂板與B板之間懸空的支撐和固定下固定板的作用)它有兩塊板。
頂針板
頂針板是安裝頂針的固定板,頂針板是由兩塊板組成,一塊是固定板,另一塊是托板,也叫頂板。
其作用是把注塑成型的注塑件頂出注塑模具的型腔。
底板
它是模具上的最下面的一塊板,用于注塑機機臺臺面開合模固定模具B板的。
我們的一套模具結構大致都是這些組成,當然,不同產品要求的模具結構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只要對于模具結構的各個功能作用清楚了,對于不同的產品我們一樣可以得心應手。
這個就是我們一整套模具上面對應的主要零部件,歡迎各位想學模具的,或者對模具不懂的留言,我們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注塑模具的七個主要組成部分
注塑模具的基本結構根據其使用功能,可分為:成型零件、澆注系統、導向機構、頂出裝置、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冷卻加熱系統和排氣系統等七個部分。
1.注塑模具成型零件它是指構成模具型腔的零件。
注塑模具主要包括:凸模、凹模、型芯、成型桿、成型環及鑲塊等零件。
2.澆注系統它是指模具中從注塑機噴嘴開始到型腔為止的塑料流動通道。
普通澆注系統是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冷料穴等組成。
3.導向機構在塑料模具中,主要有定位、導向、承受一定側壓力的作用,保證動、定模合模準確。合模導向機構由導柱、導套或導向孔(直接開在模板上)、定位錐面等組成。
4.頂出裝置主要起將制件從模具中頂出的作用,由頂桿或頂管或推板、頂出板、頂桿固定板、復位桿及拉料桿等組成。
5.側向分型與抽芯機構。
6.冷卻加熱系統。
7.排氣系統。